8月14日下午,“不能忘却的记忆 寻找‘慰安妇’的真相——《日军‘慰安妇’全史》新书发布”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友谊厅举行。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丽菲,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姚霏,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馆员、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贾铭宇,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党委原常务副书记顾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华栋,总编助理、主题出版中心主任钱方针,策划编辑曹婷婷,以及第一党支部党员同志等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钱方针主任主持。
日军“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政府强迫各殖民地、占领地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本书在迄今为止相关领域的著作中做到了三个“最”:
第一,最全面。本项目基于中国(含台湾)、韩国、日本、菲律宾、荷兰、印尼、东帝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汉语、日语、英语、韩语、荷兰语、东南亚语多种语种翔实的史料,结合了作者团队30余年之功取得的丰富的田野调查成果。
第二,最系统。作为多卷本专著,它突破了单一视角的局限,既有宏观层面对军国主义逻辑、战争机器运作的剖析,又有微观层面对个体受害者命运的细腻呈现;既梳理了制度本身的发展脉络,又延伸至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三,最权威。这种权威首先源于作者团队的领军地位: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慰安妇问题的民间学术机构;苏智良教授作为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更是中国“慰安妇”研究领域的第一人。其次源于史料的严谨性:书中引用的大量一手证词来自对幸存者的抢救性访谈,诸多档案文献为首次系统公开,每一份史料都经过多源互证、严格考辨。
活动伊始,视频《不能忘却的纪念》带领现场观众走近了“慰安妇”相关历史和研究中心的工作历程,为发布会奠定了厚重的基调。
顾锋在致辞中指出,历史是民族的记忆,真相是和平的基石。他强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多年来深耕抗战历史研究,从“东京审判出版工程”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始终践行“让证据说话、让历史永驻”的使命。而《日军“慰安妇”全史》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以“全景式铁证、系统立体、学术标杆”三大特色,将零散史料串联成完整证据链,用200万字、30余年跨多国田野调查成果,封堵历史否认者的缝隙。
陈华栋详细介绍了书籍出版历程。他提到,该书出版源于2015年与苏智良教授团队的共识,2021年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为确保内容准确,编校团队联合近代史、抗战史等领域顶尖专家逐章打磨,多次与作者沟通,小至地名考证、大至历史表述,均严格遵循“无出处不采信,有争议必核实”原则。内文暗红色的设计寓意历史伤痕永不褪色,寄托着对受害者的深切缅怀。
作为本书作者,苏智良分享了团队三十余年来的研究历程与成果。本书的一大价值,就是为日军“慰安妇”制度存立了无数铁证。大量资料和实地调查成果证实,日军在亚洲各地的殖民地、占领地均设立了形态各异的慰安所,仅日军第59师团的一个参谋,就参与建立了127家慰安所。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已确认中国各地有2100家以上的慰安所,中国大陆“慰安妇”制度幸存者为358人。近十年,团队努力把中国学者的声音传播到全世界,相关图书远销新加坡、韩国、阿根廷、埃及、日本等国。最后,苏教授分享了团队的最新发现——一张南京“人民慰安所”的照片。
在嘉宾对谈环节,姚霏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社会对相关议题越发关注。过去,许多人对“慰安妇”“慰安所”等名词其实并不了解,但在今年很多抗战影片中已经有了相关内容。这个过程非常难得,也非常艰辛。
陈丽菲表示,第一,由于文献记录的缺乏,“慰安妇”研究领域中的田野调查就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中国地区的田野调查,因为中国战区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发源和最大实施地,无论是受害者人证还是慰安所遗存的物证,中国区域这方面可供挖掘的制度实施材料相对最多,因此研究这一问题是中国学界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付出,出版社在相关领域出版众多权威著作,社会反响积极,编辑态度认真、一丝不苟,保证了图书的质量。第三,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拥有一个在调查研究和关爱受害者公益行动上届届相传接力不止、以硕士和博士生为主的质量最高的志愿者团队,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有了今天的局面,但从全局和发展看,目前的成果也只是阶段性的总结,陈教授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贾铭宇分享了她在研究中心读博期间于海南做田野调查的经历,讲述了团队与陈亚扁、黄有良两位海南阿婆的故事。两位老人后来相继离世,这让她意识到,幸存者、亲历过战争的人越来越少,但历史调研和记忆传承是需要继续的。调查过程也带给她很多感动和思考。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通过史料呈现、学术分享与情感共鸣,发布新书,共同揭开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真相。
非常抱歉!本站不支持旧版本IE浏览器~~建议使用IE10/IE11/Chrome/Firefox/Safari等高级浏览器浏览。